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

丛氏宗祠历史渊源

分类:传统文化
字数: (531)
阅读: (0)
0

丛氏宗祠历史渊源概述

一、历史沿革

丛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(约1368-1398年),初为三进院落格局。据《丛氏族谱》记载,其祖先是山东琅琊郡丛氏迁徙至此,以农耕为业。清代乾隆年间(1736-1795年)进行首次大规模扩建,增建东西厢房与祖堂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遭遇火灾损毁,次年按原貌重建。

二、建筑特色

1. 建筑形制

  • 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
  • 青砖灰瓦硬山屋顶,抬梁式木构架
  • 中轴对称布局,三进五开间

2. 主要建筑

建筑名称建造时期功能说明
仪门明代入口门楼,饰有砖雕雀替
祖堂清代供奉先祖牌位,梁枋彩绘卷草纹
藏书阁民国存放族谱文献,飞檐悬鱼装饰

三、文化价值

宗祠现存清代碑刻2通(分别立于1776年、1849年),记载族规家训。其中《丛氏家规碑》明确"尊敬师长、勤俭持家、重视教育"等核心条款。1987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2015年完成修缮保护工程。

四、保护现状

目前宗祠由丛氏族人联合管理,日常维护依据《文物保护法》执行。重要修缮记录如下:

  • 1992年:修复仪门砖雕
  • 2005年:加固木构架
  • 2018年:增设安防监控

参考文献:《丛氏族谱》(2020年修订版)、《XX县志·卷二十·祠庙志》(1999年版)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239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