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名称的起源与发展演变
一、名称起源(先秦至秦汉时期)
中华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,当时中原地区以"华夏"自称(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)。
- 西周时期:"中国"指京畿之地(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)
- 春秋战国:"华"与"夷"形成文化对峙(《论语·八佾》有载)
- 秦代统一后首次出现"中华"合称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)
二、名称演变(汉至明清)
朝代 | 官方称谓 | 文化概念 |
---|---|---|
西汉 | 中夏 |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|
东汉 | 中华 | 包含周边民族区域 |
明清 | 中国 | 形成疆域概念 |
三、现代名称确立
1949年后"中华人民共和国"正式确立国家名称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一章第一条)。
文化层面延续"中华"概念:中华文明(费孝通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》)、中华文化(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认定)。
四、文献参考
- 《史记》(司马迁)
- 《汉书》(班固)
- 《中华大字典》(民国商务印书馆)
- 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》(费孝通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25643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