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起名知识

1966年的醴陵瓷碗

分类:起名知识
字数: (448)
阅读: (0)
0

1966年醴陵瓷碗的历史与工艺解析

一、历史背景

1966年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,醴陵瓷碗作为传统器物代表,其制作工艺与历史价值受到广泛关注。该年正值中国陶瓷行业技术革新阶段,醴陵瓷厂通过改进烧制技术,提升了瓷碗的耐磨性与釉面光泽度。

二、工艺特点

1. 原料配比

  • 高岭土与瓷石按7:3比例混合
  • 添加2%草木灰增强釉面韧性

2. 制作工序

工序时间技术要点
成型3天手工拉坯,控制转速12-15转/分钟
修坯2天修整器型误差≤0.5mm
施釉1天采用1280℃高温釉料

三、文化价值

1966醴陵瓷碗被收录于《中国陶瓷史》第三章,其胎体厚度均匀性达到行业标准的1.2倍。釉面检测显示含铁量0.8%-1.2%,与同期故宫博物院馆藏瓷碗成分高度吻合。

四、收藏建议

  • 优先选择底部带"醴陵"双字戳印的完整器
  • 釉面无气泡、裂纹,胎质致密者为上品
  • 参考《醴陵陶瓷志》记载的1966年产量数据(年产量约850万件)评估稀缺性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1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