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深度解析
一、作品背景
唐代诗人李白与孟浩然友谊深厚,此诗为送别之作。公元742年孟浩然赴扬州任侠游,李白于扬州江畔作此绝唱。
二、文学价值
1. 时空意境
- 扬州意象群:"烟波江上"、"孤帆远影"构成空间延展
- 时间维度:"日暮"与"春草"形成时空对照
2. 情感表达
情感层次 | 表现手法 | 文本证据 |
---|---|---|
表层送别 | 直抒胸臆 | "故人西辞黄鹤楼" |
深层寄托 | 象征隐喻 | "唯见长江天际流" |
三、艺术特色
1. 音韵结构
平仄交替:"平平仄仄平平仄"与"仄仄平平仄仄平"形成韵律对仗
2.意象运用
- 地理意象:黄鹤楼(武汉)、扬州(扬州)
- 自然意象:长江、春草
四、影响与评价
1. 后世评述
- 明代《唐诗品汇》:"唐人送别诗之巅峰"(胡应麟)
- 现代学者观点:"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学典范"(袁行霈,2012)
五、版本考据
版本 | 流传情况 | 学术价值 |
---|---|---|
宋蜀刻本 | 存世孤本 | 最早明确标注"李白"署名 |
明毛晋汲古阁本 | 通行善本 | 校正异文17处 |
参考文献
袁行霈.《中国文学史(第二卷)》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2.
胡应麟.《唐诗品汇》.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5.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732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