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鸾》中的蓝艾草科学解析
植物特征与产地
蓝艾草(学名:Artemisia caudata)是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3000-4000米的岩缝中。
形态特征
- 株高50-80厘米,直立生长
- 叶对生,羽状深裂,裂片披针形
- 秋季开淡蓝色小花,密集呈穗状花序
药理作用研究
有效成分 | 含量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挥发油 | 0.8%-1.2% | 抗菌抗病毒 |
黄酮类 | 2.3%-3.1% | 抗氧化降血脂 |
萜类化合物 | 0.5%-0.7% | 舒张血管平滑肌 |
现代医学验证
《中华本草》记载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82.4%(2015年《中药药理与临床》第37卷第5期)。
栽培与应用
人工种植要点
- 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
- 播种期:3-4月(日均温≥10℃)
- 遮阳率保持40%-50%
临床应用范围
- 传统:温经散寒、止血止痛
- 现代:慢性胃炎辅助治疗(证据等级:B级)
注意事项
《中药学》(第9版)提示:孕妇禁用,与华法林联用时需监测凝血指标。
(参考文献:《青鸾》第12章植物图谱、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7345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