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泓清泉的"泓"字释义与地理特征
一、"泓"字核心释义
泓(hóng)指水深而广的泉水,常用于形容清澈见底的自然水体。
1.1 字源演变
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"泓,水清深也",其甲骨文形象为泉眼涌出水流之态。
1.2 现代定义
- 水深超过5米的泉水
- 透明度≥1.0米的清澈水体
- 符合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II类水质
二、典型泓泉分布
区域 | 代表泉眼 | 水深(米) | 水质等级 |
---|---|---|---|
太行山脉 | 王莽岭泉群 | 6.2-8.5 | Ⅱ类 |
秦岭山区 | 太白山玉皇池 | 7.1-9.3 | Ⅱ类 |
2.1 地质成因
主要分布于沉积岩裂隙带,补给系数≥0.3,年径流量稳定在2000m³以上。
三、生态保护措施
3.1 水质监测
- 每季度检测pH值(6.5-8.5)
- 年检溶解氧含量(≥5mg/L)
3.2 环境修复
采用自然植被缓冲带(宽度≥50米)拦截地表径流,减少人为污染源。
四、文化应用实例
4.1 文学引用
《诗经·卫风》:"河水清且涟漪",后世多引申为泓泉意象。
4.2 现代应用
多地以"泓"命名湿地公园,如杭州西溪泓湾、济南泉水广场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8653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