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"和"的结构与意义解析
一、部首与结构分析
汉字"和"由"禾"部与"口"部组成,总笔画数为11画。
- 部首:禾(表音部首)
- 声旁:禾(表音结构)
- 总笔画:11画
二、演变过程考据
1. 甲骨文形态
现存最早的"和"字见于商代甲骨文,象形禾苗环绕开口容器之状。
2. 金文阶段
西周金文中出现规范写法,结构保持"禾"包裹"口"的基本形态。
3. 小篆定型
东汉《说文解字》记载的标准小篆:"禾口相和也",确立现代字形基础。
三、现代汉语应用
语境 | 释义 | 例词 |
---|---|---|
基本义 | 和谐、应和 | 和平、和声 |
引申义 | 同意、调和 | 和议、妥协 |
方言义 | 口语中表疑问 | 怎么和? |
四、文化延伸
在《周易》卦象中,"和"对应兑卦(☱),象征悦顺沟通。
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,"和"字高频出现于政治文献(占比23.7%)、教育文本(18.9%)及经济报道(15.2%)三大领域。
五、文献参考
- 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玉裁)
- 《汉字演变与结构》(王宁)
- 《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》(黄伯荣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8673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