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哲学史核心流派与思想演进
1. 逻辑实证主义时期(1910s-1950s)
该学派主张通过逻辑分析消除形而上学问题,强调科学命题必须具有可验证性。
- 核心特征
- 证实原则:命题需通过观察或实验验证
- 语言分析工具:维特根斯坦《逻辑哲学论》提供方法论基础
2. 科学革命的结构(1962)
托马斯·库恩在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中提出范式理论,揭示科学发展的非累积性特征。
阶段 | 特征 |
---|---|
常规科学 | 遵循既定范式的研究 |
科学革命 | 范式转换引发认知框架革新 |
3. 进化学派(1970s)
主张科学进步通过竞争与选择实现,代表人物包括丹尼尔·丹尼特(Daniel Dennett)和斯蒂芬·杰伊·古尔德(Stephen Jay Gould)。
- 核心观点
- 自然选择机制同样适用于理论演化
- 强调研究领域的独立演化路径
4. 批判理性主义(1980s-)
以丹尼尔·丹尼特《达尔文의演化论》为代表,主张用演化生物学视角重构科学理论评价体系。
- 方法论创新
- 引入演化博弈论分析理论竞争
- 元理论分层:区分描述性理论与规范性理论
5. 实验科学方法论(1990s-)
强调可重复实验在理论验证中的核心地位,重要文献包括《科学》(Science)期刊的实证研究规范。
方法论原则 | 应用领域 |
---|---|
双盲实验 | 医学与心理学 |
随机对照试验 | 社会科学 |
6. 跨学科整合趋势(2010s-)
大数据与计算建模推动科学哲学范式革新,代表成果包括《计算科学导论》(John H. Rees)。
- 技术赋能特征
- 机器学习算法辅助理论发现
- 跨学科知识图谱构建
参考文献
- 库恩,T.S. (1962). 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
- 波普尔,K.R. (1963). 《科学发现的逻辑》
- 丹尼尔·丹尼特 (1995). 《达尔文의演化论》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896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