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景德镇瓷器:千年窑火淬炼的东方艺术瑰宝
历史沿革
景德镇瓷器始于唐代,至宋代形成"影青瓷"特色,元代青花瓷技术突破奠定全球贸易基础。明代御窑厂设立(《景德镇陶录》记载)推动瓷器成为国家象征,清代康雍乾三朝达到工艺巅峰。
核心工艺
- 选土配釉:采用高岭土与瓷石混合,釉料配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
- 手工拉坯:传承明代《天工开物》记载的"赶拉"技法
- 青花发色:钴料与透明釉高温反应形成独特"铁锈斑"
种类划分
品类 | 特征 | 代表年代 |
---|---|---|
青白瓷 | 釉色莹润如玉 | 元代 |
釉里红 | 铜红釉料呈现宝石红 | 明代 |
粉彩瓷 | 玻璃白打底彩绘 | 清代 |
制作流程
- 备料:精选景德镇特有"瓷石"与"高岭土"(占比7:3)
- 利坯:传统辘轳车日转300圈完成修形
- 施釉:采用"蘸釉法"与"荡釉法"结合
- 彩绘:珐琅彩绘制需在130℃低温烤制
- 烧成:传统柴窑烧制周期长达72小时(高温烧制阶段达1350℃)
文化意义
景德镇瓷器承载着"海上丝绸之路"贸易密码(《中国陶瓷史》考证),其器型演变反映明清社会变迁。当代传承人创新"三烧七烤"技法,使成品率从传统35%提升至68%,体现传统工艺科学化发展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26298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