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三大名瓷及其艺术价值
1. 青花瓷
青花瓷以钴料绘纹饰,釉下彩绘工艺成熟于元代(至正十一年)。其典型特征包括白釉泛青、发色艳丽,代表性窑口有景德镇御窑厂。据《景德镇陶录》记载,明代青花瓷年产量已达百万件。
工艺特征
- 钴料原料:波斯进口"苏麻离青"
- 发色标准:青白对比鲜明,铁锈斑自然分布
- 烧成温度:1280℃±20℃
2. 釉里红
釉里红属铜红釉工艺,元朝首次烧制成功(《陶冶图说》记载)。其氧化铜原料配比需精确至1.5%-2%,成品率低于青花瓷约30%。典型器型有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配套的釉里红梅瓶。
项目 | 釉里红 | 青花瓷 |
呈色元素 | 氧化铜 | 氧化钴 |
烧成温度 | 1280℃-1300℃ | 1260℃-1280℃ |
成品率 | 约15%-20% | 约30%-40% |
3. 粉彩瓷
粉彩工艺始创于清康熙年间,融合珐琅彩与玻璃白技法。典型代表为《清宫造办处活计档》记载的"霁红粉彩山水盘"。其发色原理为玻璃白打底,合成彩料二次施釉。
历史分期
- 康熙时期(1662-1722):素雅风格
- 雍正时期(1723-1735):精细彩绘
- 乾隆时期(1736-1795):繁复装饰
三大名瓷均采用"泥—釉—彩"完整烧制流程,景德镇窑工总结的"七分烧,三分画"原则至今影响深远。釉里红与青花瓷的钴铜料配比差异达300倍,导致成品发色对比度悬殊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2079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