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代围棋第一人历史考述
围棋发展历史背景
围棋作为智力博弈项目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(约公元前5世纪),至魏晋南北朝(公元220-589年)完成规则体系化。唐代(618-907年)设立围棋博士官职,宋代(960-1279年)出现职业棋手群体,明清时期(1368-1912年)形成完整的段位制度。
历代代表棋手及技术特征
- 范蠡(春秋末):现存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棋手,《史记》载其"三战三胜"(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)
- 王抗(唐贞观年间):首创"十九道"标准棋盘,《围棋十诀》作者之一
- 吴清源(20世纪):现代围棋革命者,首创"宇宙流"布局
时期 | 代表棋手 | 技术革新 |
魏晋南北朝 | 张玄、王抗 | 确立"劫争"规则,完善定式体系 |
南宋 | 刘仲甫 | 编撰《棋经十三篇》系统理论 |
近代 | 吴清源、木谷实 | 引入"星·三三"布局,缩短对局时间 |
评价标准演变
历代评判标准差异显著:唐代以"一先"(让一子)为尊,宋代推行"九品制"(九段为最高),当代采用积分编排+段位认证体系。现代棋手需通过中国围棋协会认证(em>《围棋段位标准》em>)。
重要文献参考
- 《中国围棋史》(王汝南著)
- 《围棋十诀》收录本《棋经十三篇》
- 日本棋院《吴清源对局集》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25927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