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城瓷器半城窑:景德镇窑业发展简史
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
“一城瓷器半城窑”的表述最早见于明代学者王世贞《弇山堂别集》卷一三七,原文记载:“浮梁镇陶器之利,甲于天下,晨炊未熟,夜舂未休,千窑竞作,火光彻夜。”这一记载揭示了景德镇作为瓷都的产业规模。
窑口分布与生产体系
- 官窑体系(洪武-宣德)
- 民窑集群(成化-正德)
- 外销窑场(嘉靖-万历)
朝代 | 窑口数量 | 年产量(单位:担) |
元代 | 20座 | 约5万 |
明代 | 60座 | 约15万 |
清代 | 80座 | 约30万 |
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
《天工开物·陶篇》详细记载了“釉下彩”工艺革新(“釉上彩,釉下彩,其色鲜久不渝”),推动产品从素瓷向彩瓷转型。此时民窑产量占比已达总产量的75%。
现代传承与保护
2019年景德镇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城市,现存明代龙珠阁窑址、清代御窑厂遗址等7处国家级窑业遗址。现存老匠人中,能完整掌握“七十二道工序”的仅剩12位(中国陶瓷博物馆2021年数据)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806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