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鹤楼》文学解析
作品背景
唐代诗人崔颢创作《黄鹤楼》于747年,现存版本收录于《全唐诗》卷一百三十一。此诗以武汉黄鹤楼为背景,通过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观的融合,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。
原文赏析
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
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
艺术特色
- 时空对比:前四句展现历史纵深,后四句转向现实场景
- 意象运用:黄鹤、白云、晴川、芳草构成诗意空间
- 情感递进:从历史兴衰到人生漂泊的层次式抒情
文学价值
维度 | 具体表现 |
结构 | 四句一节形成回环结构 |
对仗 | 首联"黄鹤"与"白云"虚实相映 |
用典 | 化用《列子·汤问》黄鹤传说 |
后世影响
此诗被历代文人反复评点,宋代严羽《沧浪诗话》称其"气象壮丽,音律高亮"。明代《唐诗品汇》将其列为七律典范,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评价"前四句景中有情,后四句情中有景"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闽侯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mhxdeyy.com/post-1736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